架构

EA 企业架构 | 综述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信息化建设在硬件方面已经不相上下,在软件方面有5年的差距,在信息化管理方面有大概10年的差距,在企业架构方面则有20年的差距。
    ——原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

自己从事IT工作多年,经过很多大大小小或成功或失败的项目和产品,之前虽有一些企业架构的意识,但较少对企业架构进行过认真研究和思考,我想这或许是大部分IT人所欠缺的。

我们先看下企业架构的通俗定义:企业架构是是对真实世界企业的业务流程和IT设施的抽象描述,包括企业战略、组织、职能、业务流程、IT系统、网络部署等。这些描述反映了企业业务的状况,是业务战略、IT战略和IT实施之间的桥梁,是战略规划的组成部分

企业架构 = 业务架构 + IT架构。

业务架构是把企业的业务战略转化为日常运作的渠道,业务战略决定业务架构,它包括运行运营模式、流程体系、组织结构、地域分布等内容。

IT架构是指导IT投资和设计决策的IT框架,是建立企业信息系统的综合蓝图,包括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三部分。

未来成功的企业,一定会具有随需而变的特质:灵活的组织架构、灵活的业务流程、灵活和信息系统和灵活的IT技术。而企业架构可以让:

  • IT为业务变更铺好道路,使业务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 有效管理并监控企业的流程,确保战略的实施;
  • 确保跨部门信息的一致,使决策信息完整、准确;
  • 基于标准建立IT蓝图,减少后续集成成本。

一、企业架构的由来


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或组织的业务与信息系统的关系也日趋紧密,对信息系统的依赖度越来越高,信息系统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其竞争力的强弱。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系统的数量越来越多,复杂度越来越高(是一个熵增的过程)。由于信息化建设缺乏全局性的指导,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复杂的信息系统结构导致信息孤岛,决策者无法掌握全面的信息,由此产生的错误决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自动化和高效化的帮助下被进一步放大。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核心业务的不平衡发展日渐严重,一方面业务部门还在用较为落后的办公软件开展日常业务,另一方面信息技术部门不顾业务环境的真实境况而进行着信息系统的更新换代,企业的决策者们却苦于没有足够的全局化的视角和手段在这两者之间进行决策和协调。

综合来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企业逐渐开始面对两个问题:

  • 信息系统复杂度升高,并越来越难以管理。
  • 业务和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虽然越来越紧密,但是却越来越不同步。

这两个问题的本质可概括为“复杂”,因此这些问题的解决最终要落实到“复杂度管理”上。企业架构以及企业架构框架理论本质上是将企业看作为复杂的客观对象,并对其各个领域(战略决策、业务、数据、应用、技术和项目实施)中的复杂度进行有效管理,从而辅助企业健康发展的学说。

二、企业架构的相关概念


1、企业

企业架构中所指的企业并不是通常在商业环境中所定义的企业,按《TOGAF Version 9》 的定义,企业是对一个组织的最高层次的描述,一般涵盖该组织的全部使命和功能。一个企业通常会跨越多个组织。它既可以代表具体的一个公司、企业或政府,也可以是公司、企业或政府管辖之下的某个部门或部门集合。

2、架构

在ISO/IEC 42010: 2011中,定义为:一个系统在其所处环境中所具备的各种基本概念和属性,具体体现为其所包含的各个元素,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架构的设计和演进原则。

3、架构描述

在ISO/IEC 42010: 2011中,定义为:用于对架构进行表述的工作产品。

4、视角和视图

企业架构的主要作用是在各个干系人之间建立起一座无障碍沟通的桥梁,因而“沟通”是企业架构的主要精神之一。这里所说的“沟通”,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业务信息系统本身也可以被看作是“干系人”。不同自然人由于其背景、责任的差异,其对企业的关注点有很不同,这些不同造就了各种不同的视角(ViewPoint)。通过不同视角观察得到的企业的某一侧面形象就是此视角下的一份视图(View)。视角用于描述从何处看,视图则是看到的内容,视角是视图的模式,而视图是视角的实例化结果。

在ISO/IEC 42010: 2007中,视角和视图分别定义如下:

视角(Viewpoint):一份与构建和使用视图相关的各项规范的说明。借助于对视图的目标和受众所进行的明确,以及在视图的创建和分析过程中所采用的各项技术,视角还可作为各个视图的开发模式或模板。

视图(View):站在一组相互关联的关注点的角度之上对整个系统所进行的表述。

在ISO/IEC 42010: 2011中,视角和视图的名称发生了变化,在他们的名字之前分别增加了“架构”这一名词。

5、干系人

在ISO/IEC 42010: 2011中,定义为:对系统具有利益关系的个人、团队、组织。

6、企业架构

由于企业架构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下面内容源自《什么是EA(企业架构)?》 (其中EA指代企业架构,EAF指代企业架构框架)。

Zachman:EA是构成组织的所有关键元素和关系的综合描述。企业架构框架(EAF)是一个描述EA方法的蓝图。

Clinger-Cohen法案:EA是一个集成的框架用于演进或维护存在的信息技术和引入新的信息技术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和信息资源管理目标。

OMB(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美国的管理和预算办公室):EA是业务及管理流程与信息技术之间当前和将来关系的显式描述和记录。

MetaGroup:EA是一个系统过程,它表达了企业的关键业务、信息、应用和技术战略以及它们对业务功能和流程的影响。关于信息技术怎样以及应该如何在企业内实施,EA提供一个一致、整体的视角,以使它与业务和市场战略一致。

IBM:EA是记录企业内所有信息系统、它们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完成企业使命的蓝图。

综上,一个企业架构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①EA是一个描述工具:EA为组织中的所有干系人提供了一种描述手段(模板),使其可以对组织中的业务、信息系统及其之间关系按照各自的视角进行描述。而且由于使用统一的语言进行描述,所有干系人之间也有了无障碍沟通的基础,而这也正是EA最重要的用处。

②EA是一个知识库:EA为组织中所有参与者所提供的针对企业架构各方面的描述提供了一个分类管理、便于访问的知识库和信息资源库。

③EA是一个系统过程:为了使组织内信息技术与业务的需求、变化相适应,EA提供了一套实施准则和管理策略。

7、企业架构框架

企业架构框架是用来构建企业架构的工具集和方法论。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架构框架是企业架构的元模型,通过它可以帮助企业全面的且有条理地定义自己的企业架构。

目前在业界存在多种企业架构框架理论,包括TOGAF,FEAF,DODAF,Zachman等,其内容大体分为如下两个方面:

  • 创建企业架构的过程和方法。
  • 企业架构的内容定义。

在各种企业架构框架理论中,它们最大的不同在针对上述两点的不同侧重程度上。

Zachman主要着眼于企业架构内容的定义。TOGAF 9之前的各个版本的论述重点则放在企业架构的创建过程和方法论上,直到2009年TOGAF 9问世,才在其中加入了比较完备的用于描述企业架构内容的内容框架(Content Framework)。

8、架构制品

架构制品(Architectural artifact)为有助于架构描述的特定文档、报告、分析结果、模型或者其它形式的事物。在TOGAF的内容框架中,架构制品的形式就被定为目录、矩阵和图形三种方式。

三、企业架构的发展历程


企业架构是自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套理论,在这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衍生出很多种不同的企业架构方面的理论体系。很多国际大型企业和政府已经在反复摸索中创建了符合各自特点的企业架构,关于如何建立企业架构的方法论,即企业架构框架,以及相应的企业架构工具也已经在业界得到广泛的普及。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美国启动了C4ISR计划(Command, Control, Communications, Computers,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and Reconnaissance)。这一计划的目标能够将美国军事指挥当局作出重大战略决策以及战略部队的指挥员对其所属部队实施指挥、控制、管理时所用的设备、器材、程序关联在一起,从而形成美国现代军队的神经中枢。经过多场战争的磨砺与数度起伏,该系统日臻成熟,而构建如此一个跨越众多领域的庞杂系统的方法理论也渐为体系。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时期,这一美国军方的“企业架构框架”由最初专门服务于C4ISR系统的 C4ISR AF(C4ISR Architecture Framework)发展成为更加成熟的DoDAF,即美国国防部信息化总体架构框架理论。期间很多部门涉及其中,早在1986年美国国防信息系统局(US Defense Information Systems Agency/Center )开始开发TAFIM(这也是TOGAF在1995年初版的基础),到1991年TAFIM的第一版草稿完成,该参考模型目的是指导使用开放系统和商业市场的新技术开发美国国防部范围内的应用。1996年6月美国国防部完成TAFIM项目,同时DoDAF的第一版发布,当时的名字叫做C4ISR AF,直到2003年8月正式的DODAF v1.0发布。当前最新版是2009年3月28日发布的DoDAF v2.0。

1987年,还在IBM工作的John Zachman先生撰写了著名的论文《信息架构框架》(A 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architecture )。这篇论文中并没有明确提出企业架构和企业架构框架的定义,但他首次提出了“信息系统架构框架”这一概念,并认为使用一个逻辑的企业构造蓝图来定义和管理企业中各系统和组件的集成是非常有用的。在这篇论文中,Zachman先生以在现实生活中建造房子为例,以及其精简的方式设计了一个信息系统的构成所需要的全部设计元素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这篇论文在业界也被奉为企业架构框架理论的开山之作,Zachman先生本人也被称为企业架构框架理论之父。

Zachman框架中并没有提出“企业架构”这一概念,而美国在1996年颁布的Clinger-Cohen法案要求美国政府的CIO要负责开发、维护一个继承性的IT架构的实施,并称之为“ITA”,现在被解释为IT企业架构,也就是企业架构(EA)这一概念的由来,同时这一法案也揭开了FEAF和FEA研究的序幕。企业架构最早是应用在一些美国的政府机构,而美国政府对企业架构的应用的推动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02年2月,建设联邦企业架构的责任由CIO委员会转移到了OMB(美国政府管理和预算办公室)手中,并由其建立了一个联邦企业架构程序管理办公室(FEA-PMO)来开发联邦企业架构(FEA),提出了五层参考模型的概念,用以在联邦机构程序内和跨机构程序间,通过跨部门的分析来找到重复的投资,找到相互的差距,从而有助于在联邦政府范围内的协作、互操作和交互。该办公室于2006年推出了企业架构评估框架(EAAF,2008年升级为3.0),同年又推出了联邦过度框架(FTF)。

美国政府在二十一世纪的开始几年联邦企业框架的发展比较坎坷,根据2004年GAO(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的统计,在受调查的96个部门中,仅有20个部门建立了有效的架构管理的基础,并且自2001年以来,有22个部门在成熟度上有提高,24个部门水平有所下降,而47个部门维持不变。并且在2005年1月,GAO强烈谴责了一些美国政府部门没有很好的贯彻和使用企业架构,这其中就包括美国联邦调查局、国防部、国土安全部,以及美国宇航局。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FEA的发展的向着良好的方向进行。一份2007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在24个受评估的部门中已经有19个部门的评分达到了表示令人满意的“绿色”,而且相较以前,当年的用于进行企业架构评定的企业架构评估框架(EAAF)刚进行了更新且评估标准更加严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架构的建设是一个多么漫长而坎坷的过程。

在企业架构从美国联邦政府兴起后,企业架构的理念很快就得到各个咨询公司和研究机构的认可。最早对企业架构进行研究的研究机构是Meta Group,它于2000年发表了《企业架构案头参考》(《Enterprise Architecture Desk Reference》),提供了一个经过验证的关于企业架构实施的方法论。微软、IBM、惠普等厂商也纷纷把目光集聚到了企业架构,希望能够从企业这个视角来定位其产品和服务。在2005年,一个著名的咨询公司Gartner将Meta Group收购,并开始了Gartner架构框架的开发。在合并之前,Gartner就已经是一家在专业于CIO级咨询方面最有影响力的咨询公司了,但是在企业架构的某些特定领域还是Meta Group为最,而且虽然Gartner也致力于建立一些企业架构实践,但却总是达不到Meta Group的水平。在此背景的推动之下,两家最终合并。合并以后虽然法律上已经成为了一家,但是由于他们原先各自持有的企业架构框架的方法差异很大,因而他们花了1年的时间在已有的企业架构经验和方法论的基础上寻求能够整合之道,最终产生了Gartner框架。

随着政府、企业、咨询公司、研究机构以及厂商的不断进入,企业架构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其标准化的工作也日趋重要,从而也催生了一些研究团体和标准框架。其中最重要的,也是目前影响最大的企业架构框架理论便是由Open Group创立的TOGAF。发展至今,TOGAF已经于2011年发布了第9.1版,即TOGAF 9.1。自1993年开始,The Open Group开始应客户的要求定制企业架构的标准,并于1995年在美国国防部的允许和鼓励之下基于TAFIM(Technical Architecture 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Management)发布了第一版TOGAF,而TAFIM自己也在1998年从国防部正式退休。之后经过数年的发展,The Open Group于2001年12月发布了TOGAF 7(Technical Edition),并于次年12月发布了TOGAF 8(Enterprise Edition)。经过长时间的修修补补,比较重大的变化发生在2009年发布的TOGAF 9,其在TOGAF 8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内容框架(Content Framework)等重要内容,从而使TOGAF标准更加完备。时至今日,TOGAF已经成为业界最受欢迎的企业架构框架标准,不仅有80%的福布斯( Forbes)全球排名前50的公司在使用,而且还支持开放、标准的SOA参考架构。除此之外,各国际主流厂商也在积极推动这一标准的普及,例如,在德国有SAP在推动,在美国有IBM、惠普、Oracle等公司在推动,中国有金蝶在推动。

四、企业架构与企业架构框架概论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业界已经涌现出了很多企业架构以及企业架构框架理论。由于企业架构的特性所致,其真实形态在不同的企业之间差异很大,即便是联邦企业架构也只是提供了五层参考模型而已,作为指导企业架构创建的方法论,即企业架构框架,由于其具备标准化的特性,将被作为重点。

1、企业架构框架的共性

企业架构框架理论的目的是指导人们创建符合自己企业特点的企业架构,以及使用何种方式维护企业架构,使之与企业的发展相同步。各种企业架构框架基本上都在如下两个方面阐述创建企业架构的方法论:

  • 创建和维护企业架构的过程,即用如何创建企业架构,以及如何确保企业架构正确的演进。
  • 企业架构的内容描述,即企业架构的内容如何分类,以及每一类都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基本上所有的企业架构框架都有关于创建企业架构过程的描述。在这些企业架构框架中,企业架构的生命周期都被描述成一个循环演进的过程,并且在演进过程中还需要施以适当的治理,从而保证每一次的演进都是在一种有序、受控的环境下进行。在企业架构的开发过程中,大多数框架理论还推荐通过使用企业架构成熟度模型来对企业架构的状态进行评估。

在每一次的循环过程中,各个企业架构框架基本上也采用类似的方法来逐渐完善企业架构:

  • 首先识别并定义此次循环的目标、范围以及相关干系人
  • 建立用于描述企业在各个领域(业务、数据、应用和技术)当前状态的基线架构
  • 使用相同的描述方式并依照此次循环的目标与范围定义出目标架构
  • 采用差距分析的方法,识别并归纳出当前架构与目标架构的区别
  • 按照差距分析的结果,在征得相关干系人同意的情况下开展迁移实施工作

关于企业架构的内容,虽然不同的企业架构框架理论由于角度不同,但是他们对企业架构内容的层次划分大体上还是一致的,基本上都是从如下几个方面对企业架构进行描述:

  • 业务架构(流程、组织)
  • 数据架构(数据、信息)
  • 应用架构(应用、服务)
  • 技术架构(硬件、网络)

同时,虽然不同的企业架构框架对这些层次的具体内容有着不一样的描述,但是基本上所有的框架理论都是采用不同干系人的视角来对各层次具体内容进行归纳分类。

除了架构过程和内容方面的共性,几乎所有的架构框架理论都强调企业高层对于企业架构成功的重大意义。由于企业架构包含企业自业务到信息系统的各个方面,因而会涉及到企业中大多数的人员,如果没有企业高层的决心和驱动,协调这么多的人员本身就是个巨大的难题,从而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架构的成功与否。此外,企业高层的思路往往就是企业发展的战略,亦即企业演进变化的源头,而将这些战略在企业各层中加以贯彻,通过信息技术加以实施正是企业架构的意义所在。

2、主流企业架构框架之对比(Zachman、FEA、TOGAF、Gartner

  • Zachman

Zachman仅提供了关于企业架构内容的分类方法,而对于企业架构的创建过程却并没有相应的描述。但是作为第一个被广泛承认的企业架构框架理论,Zachman首先提出了一种根据不同的干系人的视角来对信息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描述的方法,从而使得站在不同角度的干系人可以针对信息系统的建设使用相同的描述方式进行沟通,而这也对其后的各种企业架构框架理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Zachman框架中,企业架构的内容被抽象成采用六种视角来观察的信息系统在六个方面的描述,并且Zachman认为当所有这些角度针对每个方面的描述都完备则一个企业架构的内容是完备的。

  • 联邦企业架构(FEA)

作为最早的由政府部门提出的企业架构理论和进行的实践,FEA发展至今也具有了相当长的历史。与Zachman这种仅仅提供企业架构内容分类法的框架不同,FEA不仅在企业架构内容上由其自己的分类方式,而且关于架构过程也有着相当的描述。

严格的讲,FEA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企业架构框架,而是以美国联邦政府为客观对象的企业架构的具体实例。与之相比,在它之前诞生的FEAF(联邦企业架构框架)才算得上一个真正意义的企业架构框架理论,不过由于其在政府的企业架构方面的示范作用,FEA中所抽象出来的各种参考模型和治理方法倒比方法论级别的FEAF更加容易让人接受,所以在很多情况下,FEA也被看作是一种企业架构框架理论。正因为FEA不同于一个通用的企业架构框架理论,因而其具体内容相对明确,例如其对服务的分类就包括健康服务、教育服务、自然资源服务以及国土安全服务等有着明显政府性行为的服务。

联邦企业架构体系还包括了用以评估一个企业架构完整性、使用状况和使用效果的企业架构评估框架(EAAF),以及被OMB用来识别和管理各跨部门项目的联邦过渡框架(FTF)。

相对于Zachman,FEA既含有针对架构内容的分类法,又具备架构过程描述,甚至还包括了用于评估架构水平的方法,所以FEA更加具备一个企业架构框架的特性。但是从抽象度和通用性的角度来看,Zachman框架无疑是一种通用的架构建设方法论,而FEA则更倾向于一种基于具体实例的最佳实践。

  • TOGAF

TOGAF的目的是为企业架构的创建提供一套标准的方法。TOGAF提出的是一套经过高度抽象的方法论,并且不依赖于任何一个具体的组织形式,甚至他对自身提出的各个方法和内容分类法都没有硬性照搬的要求,也没有排斥其他任何架构框架理论,因而任何企业均可按照自身的情况对TOGAF进行裁剪或与其他框架进行混合,从而创建和维护符合自身情况的企业架构。

TOGAF的核心是架构开发方法(ADM: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Method)。此套方法实际上是用来指导企业如何建立和维护企业架构的一套流程化的架构开发步骤。首先ADM将架构过程看成一个循环迭代的过程,并且此迭代过程可以是分层级的,即企业可以使用一个小组负责整个企业架构的迭代开发,也可以由多个架构开发小组针对每一部份进行迭代开发,并最终归为一体。

在TOGAF中,ADM一共定义了十个步骤,除了“需求管理”这一步骤位于各个步骤中心作为其他各步骤的驱动和管理办法外,其余九个步骤还是有着先后关系的,即前面步骤的输出作为后面步骤的输入。与FEA过程的精神相类似,ADM也秉承如下思想来创建和管理企业架构:

  • 识别和定义高层的策略、目标以及驱动力等。
  • 创建针对架构的高层次的期望,亦即架构愿景。
  • 细化架构愿景,在业务、数据、应用和技术这些层面进行详细描述,并针对采用相同方式描述的当前架构和目标架构进行差距分析。
  • 将差距分析结果具体化为解决方案,进而形成一个个项目规划。
  • 实施并管理这些架构项目。
  • 在所有过程中监控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从而可以将变化快速反映到架构创建过程中。

由此可见,与FEA相比,前两步相当于FEA五层参考模型中PRM(Performace Reference Model)的目标,而第三步的细化又于FEA中后面的四层参考模型不谋而合。ADM采用了自上而下的原则通过逐步细化的方式将企业高层的策略过渡到详细的技术实施,从而构建涵盖所有干系人角度的企业架构。虽然ADM中的各大步骤在表面上有着先后依赖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并不是硬性规定的,一个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换这些步骤的顺序,甚至是跳过某些步骤,而这也是TOGAF所提倡的。此外,ADM除了定义这十大步骤,还详细定义了每大步骤所包含的各个小步骤、目标以及每大步骤的输入与输出。

2009年,TOGAF推出了第9版。在此版本中,The Open Group为TOGAF加入了内容框架(CF,Content Framework),从此企业架构不单单是一份仅仅关于企业架构过程的框架理论了。在内容框架中,企业架构内容按照表现形式分为目录、矩阵和图形三种,并且根据ADM在各个阶段的目标定义了每个阶段需要完成的架构制品。除此之外,内容框架还对ADM中各个步骤的输入、输出与这些架构制品的关系进行了详细描述。

内容架构中关于架构制品的定义构成了TOGAF下的架构内容元模型,但是这一元模型也只是一种参考性材料,TOGAF并不建议将其强搬至各个企业或组织的架构实践当中。为了达到这种灵活度,内容框架采用插件方式对内容元模型进行组织,即把一些关键并常用的架构制品当作核心内容,并将其推荐到架构实践过程当中,而把剩下的架构制品分别归纳到治理扩展、服务扩展、流程建模扩展、数据扩展、基础设施整合扩展以及动机扩展这几个分组之中。

TOGAF相对于其他框架理论,具有更加标准、更加通用的特点。TOGAF发展至今日已经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堪称业界最流行的企业架构框架理论。

  • Gartner

Gartner既不提供企业架构内容的分类法,也不提供企业架构的建设过程指南,因而从架构框架的定义来看,Gartner应该不能算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企业架构框架理论。Gartner并不提供通常意义上的方法论,而是以其在企业架构建设领域中积累的大量实践经验为基础,对外提供关于企业架构方面的各种最佳实践。因而,如果企业要借助Gartner的力量来建设企业架构,要么出资购买其资讯服务,要么就以Gartner公司提供的数个企业架构建设实例为参考来构建自身的企业架构。

虽然没有高度抽象且规范化的通用方法论来指导企业架构的建设,但Gartner关于企业架构的建设也有着自己的理念和实际案例。Gartner将企业架构看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名词。在Gartner的观念中,企业架构建设的起点应该是对企业发展方向的明确,而不是仅仅对企业当前状态的描述,并且一个成功的企业架构应该能将业务拥有者、信息专家和技术实现者联系起来,并为他们提供一个统一的针对企业现状和发展方向的愿景。

  • 四种框架的比较

在上面表格中评分量级从1至4,其意义分别定义如下:

  1. 在当前评测方面无所表现。
  2. 在当前评测方面有所表现,但是并不足够。
  3. 在当前评测方面有着可以接受的表现。
  4. 在当前评测方面有着很好的表现。

上述表格采用十二个方面对四个框架进行对比,其中每个评测方面的意义如下:

  • 分类法完整度(Taxonomy completeness):用以表明当前框架理论对各种架构制品划分的优劣程度。
  • 过程完整度(Process completeness):用以表明当前框架理论在指导人们创建企业架构方面是否采用了渐入式的方式,且表现如何。
  • 参考模型指南(Reference model guidance):用以表明当前框架理论在帮助人们创建一系列相关的参考模型中的作用。
  • 实践指南(Practice guidance):用以表明当前框架理论在帮助人们将企业架构的精神融入到组织中,并为其创建一个珍视并使用企业架构的企业文化时的帮助程度。
  • 成熟度模型(Maturity model):用以表明当前框架理论在评估企业使用企业架构的有效性和成熟度方面的帮助程度。
  • 业务关注度(Business focus):用以表明当前框架理论是否着眼于使用技术来驱动业务价值。其中,业务价值被定义为减少成本或增加收入。
  • 治理指南(Governance guidance):用以表明当前框架理论在理解和创建有效的企业架构治理模型方面的帮助程度。
  • 划分指南(Partitioning guidance):用以表明当前框架理论在帮助人们对企业进行有效的自治性分区划分方面的帮助程度。此种分区划分对于复杂性管理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 视角目录(Perspective catalog):用以表明当前框架理论在指导人们设置架构资产目录方面的帮助程度。这些架构资产会在未来的活动中被重用。
  • 厂商无关度(Vendor neutrality):用以表明当前框架理论与某个特定咨询组织的锁定程度。此方面评分越高表示与特定厂商的锁定程度越低。
  • 信息易获取性(Information availability):用以表明与当前框架理论相关的免费或廉价信息的数量和质量。
  • 价值获取效率(Time to value):用以表明从开始使用当前框架理论到创建具有高度业务价值的解决方案这一过程的效率。